| 
[!--temp.pl--]
| 
| 20080704 1.14关于印发《工程建设标准英文版出版印刷规定》的通知(建标标函[2008]78号)2008.7.4 |  
| 时间:2018-08-06 15:52:19  来源:  作者: |  
| 关于印发《工程建设标准英文版出版印刷规定》的通知 建标标函[2008]78号各有关单位: 为统一工程建设标准英文版出版印刷格式,根据《工程建设标准翻译出版工作管理办法》的有关规定,我司组织制定了《工程建设标准英文版出版印刷规定》,现印发你们,请遵照执行。
 
 附件:
 1、工程建设标准英文版出版印刷规定
 2、英文版标准的字号和字体
 3、英文版标准的封面和扉页格式
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 二〇〇八年七月四日            工程建设标准英文版出版印刷规定第一条  为了统一工程建设标准英文版(简称英文版标准)的幅面大小和出版印刷的格式、字体、字号,提高出版印刷质量,制定本规定。
 第二条  本规定适用于工程建设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、地方标准英文版的出版印刷。
 第三条  英文版标准的出版印刷除应符合本规定的要求外,尚应遵守《工程建设标准翻译出版工作管理办法》的有关规定。
 第四条  英文版标准的幅面尺寸为787mm×1092mm的1/16(小16开),允许偏差±1mm。当出版印刷标准汇编本时,可采用其他幅面尺寸。
 第五条  英文版标准的封面颜色采用C100M80蓝色,封面纸张采用250克铜版纸亚光压膜,正文纸张采用100克胶版纸。
 第六条  当英文版标准中的图样、表格等不能缩小时,标准幅面可按实际需要延长或加宽,倍数不限。但在装订时应小于本规定的幅面尺寸。
 第七条  英文版标准的字号和字体应符合附件一的规定。
 第八条  封面格式和扉页格式应符合附件二的规定。
 第九条  标准编号中的标准代号与顺序号之间不应空字。
 第十条  英文译名的主体单词第一个字母应采用大写英文字母排版,其他一律采用小写英文字母排版。
 第十一条  目次和正文中的每个章、附件及用词说明应另起一页排版。“章”、“节”必须有标题。“章”、“节”号后空一个字加标题居中排版:“条”号应从左起顶格排版;“款”号从左起空两字排版;条文内容应在编号后空一字排版,以下各行均应顶格排版。当条文同要分段时,每段第一行均应从左起空两字排版,“项”号从左起空三字排版,其内容应在编号后接写,换行时应与首字对齐。
 第十二条  附录的编号应采用大写拉丁字母排版从“A”起连续编号。编号应排列在“附录”后面,空一字加标题居中排版。
 第十三条  正文中的“注”应采用1、2、3…序号编写,“注”的排版格式应另起一行列于所属条文下方,左起空两字排版,在“注”字后面加冒号,接排注释内容,每条注移行排版时应与上一行注释的第一个字对齐。中间各条注释结束后加分号或句号,最后一条注释结束后加句号。
 第十四条  术语的定义另起一行排版,左端空两字书写,回行时应顶格排版。
 第十五条  公式应另起一行居中排版,复杂而冗长的公式宜在等号处转行,当做不到时,应在运算符号处转行。公式下面的“式中”两字另行左起顶格排版,所要注释的符号应按公式中的先后顺序排版,破折号应一律对齐。
 第十六条  所有插图均采用中文版原大排版。
 第十七条  英文版标准后应附有该标准的中文版。
 第十八条  翻译文本的出版应符合下列规定:
 (一) 文本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定稿。
 (二) 技术内容的翻译应完整无误,图文齐全;章、节、条、款层次清楚。
 (三) 翻译文本中所有文字不得用铅笔书写;字迹应清楚完整。凡用铅笔勾画、涂改的部分,均不得作为定稿依据。
 (四) 英文版标准中的俄文、英文、希腊文、罗马数字以及阿拉伯数字等,须严格区分,并应按中文版严格区分文字类别及大小写、正斜体、上下角标等。
 (五) 翻译文本应同时交打印稿和电子文档。当打印稿内容与电子文档不同时,出版社应以打印稿为准。
 
 
 英文版标准的字号和字体
 
	
		
			| 序号 | 页别 | 位  置 | 文 字 内 容 | 字体和字号 |  
			| 1 | 封面 | 左第一行 | UDC | 14P黑正 |  
			| 2 | 封面 | 第二、三行 |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(英文) | 16P黑正 |  
			| 3 | 封面 | 第二、三行 |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(英文) | 16P黑正 |  
			| 4 | 封面 | 第四行 |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| 16P中黑 |  
			| 5 | 封面 | 第四行 |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| 15P中黑 |  
			| 6 | 封面 | 右第四行 | 标准的标记符号 | 70P黑正 |  
			| 7 | 封面 | 左第五行 | P | 14P黑正 |  
			| 8 | 封面 | 右第五行 | 标准编号 | 14P黑正 |  
			| 9 | 封面 | 第六行 | 标准英文名称 | 19P黑正 |  
			| 10 | 封面 | 第七行 | 标准名称 | 21P小标宋 |  
			| 11 | 封面 | 左第八行 | 发布日期 | 12P黑正 |  
			| 12 | 封面 | 右第八行 | 实施日期 | 12P黑正 |  
			| 13 | 封面 | 第九行 |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| 12P黑正 |  
			| 14 | 封面 | 第十行 |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| 12P黑正 |  
			| 15 | 扉页 | 第一、二行 |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(英文) | 16P白正 |  
			| 16 | 扉页 | 第一、二行 |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(英文) | 16P白正 |  
			| 17 | 扉页 | 第三行 |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| 16P宋体 |  
			| 18 | 扉页 | 第三行 |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| 15P宋体 |  
			| 19 | 扉页 | 第五行 | 标准英文名称 | 16P白正 |  
			| 20 | 扉页 | 第六行 | 标准名称 | 18P小标宋 |  
			| 21 | 扉页 | 第七行 | 标准编号 | 11P黑正 |  
			| 22 | 扉页 | 第八行 | 主编部门 | 11P白正 |  
			| 23 | 扉页 | 第九行 | 批准部门 | 11P白正 |  
			| 24 | 扉页 | 第十行 | 施行日期 | 11P白正 |  
			| 25 | 扉页 | 第十一行 | 出版社名称(英文) | 16P白正 |  
			| 26 | 扉页 | 第十二行 | 出版社名称(中文) | 16P行楷 |  
			| 27 | 扉页 | 第十三行 | 出版地点及时间 | 11P黑正 |  
			| 28 | 翻译出版说明 |  | Introduction | 16P小标宋 |  
			| 29 | 翻译出版说明 |  | 翻译出版说明正文 | 11P白正 |  
			| 30 | 发布公告 |  |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| 16P小标宋 |  
			| 31 | 发布公告 |  | 公告编号 | 12P白正 |  
			| 32 | 发布公告 |  | 公告内容 | 11P白正 |  
			| 33 | 发布通知 |  | 批准部门 | 11P白正 |  
			| 34 | 前言 | 第一行 | 前言 | 14P小标宋 |  
			| 35 | 前言 | 正文 | 前言正文 | 11P白正 |  
			| 36 | 前言 |  | 本标准主编单位、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| 11P白正 |  
			| 37 |  |  | 主编单位 | 11P白正 |  
			| 参编单位 | 11P白正 |  
			| 38 |  |  | 主要起草人 | 11P白正 |  
			| 39 |  |  | 翻译人 | 11P白正 |  
			| 40 | 目次 | 第一行 | 目次 | 14P黑正 |  
			| 41 | 目次 | 正文 | 目次正文 | 11P白正 |  
			| 42 | 各页 | 正文 | 本标准(规范)用词说明 | 11P白正 |  
			| 43 | 各页 | 正文 | 章的编写及标题 | 14P黑正 |  
			| 44 | 各面 | 正文 | 节的编写及标题 | 11P黑正 |  
			| 45 | 各页 | 正文 | 并列叙述条、款的编号 | 11)黑正 |  
			| 46 | 各页 | 正文 | 条文中的注、图注 | 8P白正 |  
			| 采用说明 |  |  |  
			| 47 | 各页 | 正文 | 条文中的图名 | 9P白正 |  
			| 48 | 各页 | 正文 | 表格中的文字 | 8P白正 |  
			| 49 | 各面 | 正文 | 表题及表序号 | 9P白正 |  
			| 50 | 各页 | 正文 | 图中的数字和文字 | 7.5P白正 |  
			| 51 | 各页 | 正文 | 公式、方程式、物理量符号 | 11P白正 |  
			| 52 | 第二章 |  | 术语、符号 | 14P黑正 |  
			| 术语和符号的定义 | 11P黑正 |  
			| 53 | 附录 | 第一行 | 附录及其编写 | 14P黑正 |  
			| 54 | 末页 |  | 本标准(规范)用词说明 | 14P黑正 |    
 |  |  |  |